首页 / 唐诗 / 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送友人

韵脚:入十七薛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wéi|wèi bié|biè yī cǐ dì

此地一为别释义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别】1. 分离:~离。~情。~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告~。久~重逢。分门~类。  2. 差别:霄壤之~。  3. 分类:类~。性~。职~。级~。派~。  4. 另外的:~人。~号。~字。~墅。~论。~开生面。  5. 卡住,插住,绷住:~针。~花。  6. 不要,不准:~动。 | ◎ 〔~扭〕不顺心,不相投(“扭”读轻声)。

【别】〔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又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此地】个地方。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洪深《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此地一为别用户点评
tx
忘却年华

言简意丰,字字珠玑。此句由短暂的四个字组成,却蕴含了离别之情的沉重与哀怨。用字质朴却亦耐人寻味,引起读者的细细思量。

2025-04-04 16:30:07
tx
忧伤江南

这首诗的名字跟它的内容一点都不match,有点欺骗感啊。我本来以为会是一首小别胜新婚的快乐曲,结果却是一首挥别的悲伤之曲。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快乐的忧伤”?

2025-04-04 16:27:35
tx
细水长流

这首诗还是挺深沉的,意味着别离的痛苦与感触。我倒是期待有一天可以当主角投一出《此地一为别》的MV,离别舍不得就留下假发,感动哭所有观众!

2025-04-04 15:42:38
tx
微风轻拂

这首诗的作者又是把此地跟别地联系在了一起的,这么擅长旅游啊!跟我一样嘛,不想踏出家门也能旅行。

2025-04-04 15:22:53
tx
芽月喵葬花灬

哎呀,这位大佬真是聪明呢,此地一为别,说白了就是要离开了嘛。他写这首诗之前肯定是在别的地方写的,才会突然想到此地跟别地联系在一起。大佬请教一下,写作技巧分享一下吧。

2025-04-04 15:21:24
tx
老虎咆哮

诗人真的是罗晋饰演的唐儿吗?这首诗简直就是从他口中说出的一样真挚动人,我们都被这种别离情怀所感染,心被拧成了一团,难受!

2025-04-04 14:45:02
tx
DreamBeliever

要是这首诗是由别人代写的,那么这个人真是又耍赖又偷懒!用“此地一为别”这么几个字就能拿到好评,我也可以写啊!还真是拿点子省力气。

2025-04-04 14:35:23
tx
安静的心灵

此句以字字浓缩离别之痛,寥寥数字之间透露出深深的牵挂。虽语言简练,却能引发读者对离别情感的共鸣,读来几乎能感受到那份别离之痛。

2025-04-04 14:23:50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