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楚辞 / 天问

何以识之——天问

韵脚:上平七之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zhī shí|zhì hé yǐ

何以识之释义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何以】◎何以héyǐ(1)[how]∶用什么何以教我(2)[why]∶为什么何以出尔反尔

【何以】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叔宝常耽醉,罕有醒时。’隋文帝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明高启《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冰心《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唐韩愈《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

何以识之用户点评
tx
幸福在身边

当代科技达到诡异光景,人们眼花缭乱于信息海洋中,寻找持久而可靠之认识难矣。何以新,何以旧,何以才是真相而非伪像,令人疑惑于为何识之艰辛。

2024-09-07 16:49:18
tx
OceanWave

此诗的意境犹如纳入了整个宇宙的那种想象乡,宛如无边的梦幻般的太空。在这样的意境配合下,可以揣摩到诗人的心境愁绪。它不仅只是一个问题,更像是一种对人生的哲思。

2024-09-07 16:43:33
tx
爱的告白888888

其韵律简洁明快,结构紧凑,让人读来一种直抵内心的冲击感。韵律的起伏也呼应了人生起伏不定的特性。还有,诗句内写的“何以”挖掘出了人类思考事物本质的渴望,发人深省。

2024-09-07 15:42:47
tx
IndigoDream

何以识之:这句诗虽然简短,但表现出了深沉的意境。既然是何以识之,那就是在追问人们如何去辨别事物的真实与虚伪。这句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又准确,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没有花哨的修饰。

2024-09-07 14:54:07
tx
心动不已

总的来说,这句诗简短而又意味深长,既促使人们深思熟虑,又激发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无论用词、意境还是韵律,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4-09-07 14:52:06
tx
风花雪月

此诗以极其简练的措辞,点明了人类的认知本质。所有的认识来源于何方?是感官的刺激?思维的推理?对于原因和目的的思考?亦或是对当下的体悟?人寻求智慧的途径常变化而无穷无尽,因此莫不追问“何以识之”。

2024-09-07 14:41:25
tx
林间杉月

大道至简,言之可以道。何以识之乃是东西方思想易趋于共同之道。此诗以短箴长流,启示人须以多元视角看待世界,勿仅凭一源而识之。唯以开放之心境,耳目敏锐之力,方可拨开迷雾,真识事物之本质。

2024-09-07 14:21:49
tx
晨光之泪

诗无意非深奥之理,盖人行世间时,有所得闻则能有所悟。凡事皆能通过感官、思维、经验三者交织之获知而晓。所谓“何以识之”,乃指一切智慧皆启发自多样的认知途径。

2024-09-07 14:17:04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