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míng yù luán zhī jiū jiū
【鸣】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鸣】《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
【玉鸾】1.玉銮。车铃的美称。《楚辞·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朱熹集注:“鸞,铃之著於衡者。”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鸞以偕游。”2.白色的鸾鸟。元张昱《次林叔大都事韵》:“掌上玉鸞看教舞,云中青鸟使传歌。”3.喻雪。宋杨万里《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诗:“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阁银楼集玉鸞。老子来看收不彻,梅梢拾得水晶盘。”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吴江观雪》词:“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鸞飞。”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啾啾】◎啾啾jiūjiū(1)[jug]∶鸟(如夜莺)发出的鸣叫声(2)[chirps]∶象声词,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3)[noise]∶象声词。泛指像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啾啾】1.象声词。鸟兽虫的鸣叫声。《楚辞·九歌》:“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古乐府·陇西行》:“凤皇鸣啾啾,一母将九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义鼠》:“蛇出,吐死鼠於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2.象声词。吹奏管乐声。晋潘岳《闲居赋》:“管啾啾而并吹。”3.象声词。泛以象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溼声啾啾。”管桦《不要让汽灯灭了》:“时常有一颗两颗流弹,啾啾的从房顶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