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qiǎn qiè yī shēn ān shè jì
【遣】1. 派,送,打发:派~。~送。差(chāi)~。调(diào)~。~返(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散(sàn)。~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 2. 排解,发泄:~闷。消~。~兴(xìng)。~怀。
【遣】《廣韻》《集韻》去演切《正韻》驅演切,音繾。《說文》縱也。《廣韻》送也。《儀禮·旣夕》書遣于策。《註》遣,猶送也。又《正韻》祛也,逐也,發也。《左傳·僖二十三年》姜氏與子犯謀,醉而遣之。《前漢·孔光傳》遣歸故郡。又《廣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繾去聲。《廣韻》人臣賜車馬曰遣車。《正韻》將葬而祭曰遣奠。旣祭,乃包牲體,載之以車,隨柩而行,曰遣車。《禮·檀弓》遣車一乗。《註》人臣賜車馬者,乃得有遣車。
【妾】1. 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2. 谦辞,旧时女人自称:~身。贱~。
【妾】《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接切,音踥。接也。得接于君子者也。《禮·曲禮》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前漢·五行志》處妾遇之而孕。《註》處妾,童女也。又國名。《山海經》雨師妾在其北。《楊愼曰》雨師妾如姮娥織女之類,非。下文元股國在雨師妾北,可證。又姓。漢妾胥,妾志,見《印藪》。 《說文》从从女。音愆。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身】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5. 孕,娠:~孕。 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
【安】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5. 装设:~置。~家立业。 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8. 姓。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社稷】◎社稷shèjì[thegodofthelandandthegodofgrain—thestate]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社稷】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陈白尘《大风歌》第一幕:“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
《遣妾一身安社稷》用妻子自我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无私奉献。诗人以短短的八个字将妻子的坚定和决心一览无遗。这种妇女的为国家牺牲精神,与先贤遗德相承,流传千古。其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世提供力量与启示。
妻子“遣妾一身安社稷”,昭示了妇女服从国家利益的忠诚与无私。这种执着与勇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以此激励自己为了国家的繁荣稳定,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宁而努力奋斗。这是一句寄托了妇女深情厚意和为国家贡献的伟大力量的良句。
诗人艰辛创作出“遣妾一身安社稷”这句诗,展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高尚品质和伟大母爱。妻子舍弃个人幸福,用她的生命为国家的安定与繁荣贡献一份力量,正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与国家责任义务的完美体现。这个诗句给人以启示:在国家需要的时刻,一个人的牺牲与奉献,就如妻子这样无怨无悔,也成为了一种高尚的境界。
“遣妾一身安社稷”这句诗凭借简短而有力的文字道出了妻子为国家奉献生命的豪情和坚定。这种妻子对家庭与国家的忠诚与牺牲,凸显出了伟大母爱的崇高境界。妇女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者,以慈爱和坚持为基石,为家国付出不懈的努力,使国家得以安定与繁荣。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家国情怀在华夏文明中的升华和延续。
此句诗以妾身为代指,既有妻子放弃私情的身世,又折射出一国之君士与妻子的生死相依、寒暑与共,言之略显抑郁之情。然而,妻子一身的安社稷既体现了妾身的忠诚,更是妻子对国家与民众的责任感的维持,此乃国家民生的重任者所宜为。
此句诗用“遣妾一身安社稷”形容妻子放弃私情,身心都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宁上。从字面上看具有儿女情长,凄美伤感之感。然而,从妻子主动“遣妾”的行为中,也可见此句诗深思熟虑之余,更是个人的无奈抉择与社稷的责任所迫,以家庭的私欲为代价,为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付出。
这位妻子行为既珍贵又可敬,她放弃了个人欢乐与自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为国家社稷奉献自己的一生。她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整首诗言简意赅,真挚感人,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美德,将作为经典励志的典范,激励后人奉献身心,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诗句表达了一种以个人为牺牲,以“遣妾”为象征的贞献主义,没有将泪水注入字句中,而是更多地凸显了忍辱负重的超凡情操。诗中“遣妾”两字十分普遍,却直接反映了女性担当社会责任的气节,此质朴情感和高尚思想的交织,使得该句成为文人传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