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hóng yè huáng huā bái cǎo
【红叶】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唐杜牧《朱坡》诗:“倚川红叶岭,连寺緑杨堤。”元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曲:“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陈毅《题西山红叶》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2.唐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宋晏几道《虞美人》词:“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明沉受先《三元记·庆缘》:“一段姻缘天上来,何须红叶良媒。”清龚自珍《小重山令》词:“碧玉寒门
【黄花】uánghuā(1)[goldflower]∶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2)[citrondaylily]∶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3)[chrysanthemum]∶菊花(4)[virgin]∶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黄花闺女
【黄花】华”。1.黄色的花。《山海经·西山经》:“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2.指菊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陆德明释文:“鞠,本又作菊。”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词:“莫道不销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明徐渭《画菊》诗之一:“东篱蝴蝶閒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3.指菜花。晋张翰《杂诗》之一:“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唐司空图《独望》诗:“緑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张翰诗:‘黄花若散金’,
【白草】◎白草báicǎo[whitegrass]指一种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北风卷地白草折。——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草】1.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穀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檉柳、胡桐、白草。”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乾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唐岑参《过燕支寄杜位》诗:“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宋梅尧臣《送李泾州审言》诗之二:“云间白草开边陇,山上朱楼压郡城。”许地山《狐仙》:“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2.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元白朴《天净沙·秋》曲:“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緑水,白草红叶黄花。”赵树理《孟
看到白草,我的心情就像白纸一样清爽,迎接着每一天的阳光;红叶则带给我浓厚的秋意,仿佛一夜之间就把大地染成了红色;而黄花则犹如太阳的微笑,散发着温暖和活力的气息。这三者的组合既和谐又独特,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用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景物描写,颇有新意。草虽不多见于山林之中,但白色之象征纯洁、清冽的意境却令人心生向往。红叶有如火焰般燃烧,赋予山林一片绚烂。黄花之芳香更是添加了一丝芬芳,使整个句子更加有趣。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以一串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之深厚,具有精巧之技艺可见一斑。
此句妙在用色,将景物之色彩鲜明地表达出来。白、红、黄三色皆为明亮之色,自然而明快。白色又代表纯洁,红色代表热烈,黄色则代表繁盛,三者合一,以三色描绘山间景色,使整个句子更加饱满,富有神采。可见作者情感丰富,妙于运用色彩之技巧,使得此句充满艺术感。
这句诗简单明了,句子里的三种颜色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变迁。白草象征着青春岁月的朝气蓬勃,红叶象征着爱情的炙热与美好,黄花则代表了生命的成熟和成功。这句诗简直就是人生的写照嘛!
这句诗简洁而充实,通过表达和使用三色搭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白草红叶黄花,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亮丽画面。这句诗凝聚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共鸣。白草代表坚韧不拔,红叶象征热情奔放,黄花则是温暖心怀。借助自然的意象,诗人引导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持和热诚的态度。这句诗既是一种自然之美的诗句,更是一种人生之道的借鉴。
白草红叶黄花的意象展示了生命的坚韧、澎湃和温暖,正如作者笔下的自然界一般。草木虽能坚守寒冷冬季,但生命却从不消弭。红叶在秋风中递出温暖,化作萧瑟美景。黄花开放,散发着馨香,犹如一盏明灯,为人们指引出一条明亮之路。作为读者,我们应以此为楷模,勇于面对生活的坎坷与风雨,汲取其中的力量,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这句诗简而有力,用三种简洁的词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白草、红叶、黄花都是山间常见的物件,而以此表现丰富多样的山景,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之深。凭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以及大自然所散发的深邃之韵。可喜可欣之余,亦不禁为作者此诗念念不忘之才情所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