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七歌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ī 2 fàn fén jì|jǐ lóu chuán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河】1.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 2. 特指中国黄河:~套。~防。 3. 指“银河系”:天~。~汉。
【河】《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
【泛】1. 漂浮:~舟。 2. 透出:脸上~出了红晕。 3. 浮浅,不切实:浮~。空~。~~之交(友谊不深)。~~而谈。 4. 一般地:~论。~指。~称。广~。~览。~读。 5. 水向四处漫流:~溢。
【泛】《唐韻》《集韻》《韻會》孚梵切,音汎。《說文》浮也。一曰流也。通作汎。《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又《集韻》方勇切,音捧。覆也。《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註》本作覂,後通用。又《廣韻》房法切《韻會》扶法切,音乏。泛,聲微小貌。
【汾】◎ 〔~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网
【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又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又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
【济】1. 渡,过河:同舟共~。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3. 补益:无~于事。 | 1.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楼船】óuchuán[formely,ashipwithanupperdeck]高大有楼的战船
【楼船】舩”。1.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史记·平準书》:“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书·严助传》:“﹝南海王﹞后復反,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西晋,一本作“王濬”。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只剩咱一营江上守,正防着战马北来骤,忽报楼船入浦口。”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军,叫做‘车骑’;近水的地方多训练水军,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