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hóng shuǐ tāo tiān
【洪水】水hóngshuǐ(1)[flood]∶水体上涨或泛滥,盖没了平常不在水下的陆地光遭洪水。——唐·李朝威《柳毅传》涓滴细流变成一股流水,然后变成洪水(2)[acquaalta]∶指屡次淹浸威尼斯中部的大水(3)[floodwater]∶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常常造成灾害典
【洪水】。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涨的水流,常能造成灾害。《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元李翀《日闻录》:“餘杭武康山中,一时洪水泛涨,山石崩裂数十餘处。”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典
【滔天】tiān(1)[billows,etc.dashtotheskies]∶弥漫无际;形容水势极大波浪滔天(2)[monstrous;heinous]∶比喻罪恶、灾祸等极大滔天罪行滔天之势
【滔天】。形容水势极大。《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晋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明何景明《延津歌送韩令》:“黄河岸边不种麦,浊浪滔天多贾客。”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长城如龙走,大河水滔天。”2.比喻罪恶、灾祸或权势等极大。《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言共工……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晋书·愍帝纪论》:“股肱非挑战之秋,刘石有滔天之势。”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猜诗雪案》:“鬱闷滔天,教我如何理料。”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
洪水滔天,以自然之威凌驾于天地,以巨大之势冲垮堤防。洪水之势如此之强,以至于人们难以置信,使人对自然之力产生敬畏之情。此句诗充满威严之气,启发读者深思人类微小与自然伟大的对比。
总体而言,虽然韵律和用词上略显粗糙,意境稍显平淡,然而洪水滔天这句诗却通过简单的词句和联想,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压抑与反抗的社会画面,使我们思索人类历史的苦难和痛楚。
洪水滔天,气势磅礴,浩浩荡荡,似乎掀起了整个天地间的沧海泪。此句诗以形容洪水来表达作者的感慨之情,诗句利用“滔天”描绘了洪水的浩大,使人心生崇敬之意。然而,略感可惜的是,若能再增添一些景象描写,如湍急的水流、巨浪翻腾之势,不仅能为洪水注入更多生气,也更能勾起读者心底的浩然之感。
然而,正是这种平淡的用词却使得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更富有现实感。洪水滔天,寓意着社会风波之大,给人以无尽的压抑。将洪水喻作社会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虽然意境稍显平淡,却让人对社会的不满油然而生。
用词方面颇有可取之处。洪水滔天,洪水暗指社会的冲击力之大。滔天则显示出其巨大的规模和威力。这种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洪水这一形象意味着无法阻挡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警示。韵律上,洪水滔天的重复和平仄的变化,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洪水滔天,天降异象,使人心生惶恐。洪水之势如此浩荡,人们无不惊叹。洪水不仅是破坏力十足,亦是自然界的一种力量。而我们人类,唯有心存敬畏之心,方能够在此无边无际的洪水中保佑安然。
此句可借《文心雕龙》庄子传“上疏下痞,居庙堂之高,以观其盼盼者,若副作响之声也。”的方法进行评论。洪水滔天,放之四海,无不动摇。盼盼之音能给人以震撼之感, 洪水滔天也是如此,形象地表达了洪水的猛烈,给人以冲击性的美感。
《洪水滔天》,这句诗可谓引人深思。其韵律凝练有力,展现了作者睿智与冷静。然而,用词却显得过于平淡,稍嫌寡淡。意境方面,用洪水喻指一种巨大的力量,却未给人以震撼之感。而反思人间的沧桑历史更是略显单薄。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意境可触,而用词略显拙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