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长恨歌

缓歌慢舞凝丝竹——长恨歌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níng huǎn gē màn wǔ sī zhú

缓歌慢舞凝丝竹释义

【凝】1.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  2. 聚集,集中:~聚。~重(zhòng )。~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 典

【凝】《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又《增韻》成也,定也。《書·臯陶謨》庶績其凝。《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又《唐韻》牛切《集韻》《韻會》牛孕切,觺去聲。止水也。又叶鄂力切。觺入聲。《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又《韻會》或作疑。《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

【缓歌慢舞】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缓歌縵舞”。宋李纲《荔枝词》集句:“沉香亭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汉

【丝竹】◎丝竹sīzhú(1)[traditionalstringedandwoodwindinstrument]∶弦乐器和管乐器(箫笛等)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2)[music]∶泛指音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漢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唐韦应物《金谷园歌》:“洛阳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明李贽《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叶圣陶《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漢

缓歌慢舞凝丝竹用户点评
tx
浪漫之约

墨径系泥,佳人纷起灰尘。妖媚舞步,恍若青蛇腾空,乌黑且妩媚。银丝裹体,徐徐韵舞,似乎舞曲飘鸟。

2025-04-16 16:44:52
tx
任我行

诗人通过运用凝练的词语,使整句诗意越发出色。借助韵律的点睛之笔,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这种“凝丝竹”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大自然中的宁静和柔美。

2025-04-16 16:00:42
tx
辗转反侧

此诗借以音乐之美来抒发情感,使读者身临其中。缓歌慢舞,雅景美听,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古韵纵横,给人以舒适与享受。这句诗笔触细腻,意境深远,将读者带入诗人在此间感受美好的时光,给人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2025-04-16 15:32:21
tx
擦肩而过的猫猫猫

"缓歌慢舞凝丝竹",此句诗蕴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雅致和高贵之美。首先,韵律流畅,婉转悠扬,仿佛是一阵微风拂过竹林,间或清歌飘起,舞姿柔美。其次,在用词上,凝丝竹生动地描绘了这幅宁静而富有生气的画面,将舞者的姿态与竹子的修长、柔婉相互呼应。最后,这句诗言尽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在舞蹈与音律的合二为一中,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竹林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独有韵律。

2025-04-16 15:16:27
tx
浅笑安然

“缓歌慢舞凝丝竹”这句诗,通过精妙的韵律和用词,将优雅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缓慢的歌舞和凝结的丝竹交织成一幅唯美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2025-04-16 14:35:39
tx
星空之城

四、这首诗对于想要调整自己心情的(笑嘻嘻个)朋友们简直就是福音!有时候心绪不宁,听一下缓歌慢舞凝丝竹,角色一下就像被自动设置成了宠物模式。被别人加了一场病毒,我马上就恢复了!谁还有这里病毒呀,转我一份!

2025-04-16 14:24:15
tx
浮生如梦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静谧、淡定的感受。当音乐声和舞姿渐渐凝固,仿佛时间也被慢慢定格,散发出一股恬淡的气息,耳畔回响着动人的旋律,像是舞动的朝霞、流动的飞絮。

2025-04-16 14:08:10
tx
快乐小妖精

这句诗蕴涵了音乐、舞蹈与诗意的交融,以其独特之美赢得古今文人的喜爱。其优美的语言艺术和深刻的内涵,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恬静舒展的山水画中。

2025-04-16 14:00:25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