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平仄:仄 仄 平
拼音: biāo lín huǒ liè
【熛】1. 飞迸的火焰:“士纵火焚西南,~延城中。” 2. 燃烧:“覆沧海以沃~炭,有何不灭者哉?” 3. 闪光:“海内云蒸,雷动电~。” 4. 疾速:“卒如~风。”
【熛】《唐韻》補遙切《集韻》《韻會》《正韻》卑遙切,音摽。《說文》本作。火飛也。从火,票聲。《詩·小雅·燎之方楊箋》燎之方盛之時,炎熾熛怒。《史記·淮隂侯傳》熛至風起。又《揚雄·甘泉賦》前熛闕而後應門。《註》晉灼曰:熛闕,赤色之闕。南方之帝曰赤熛怒。應門正在熛闕之內也。 《集韻》或作。又《集韻》紕招切,音漂。本作。義同。
【林】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 3. 姓。
【林】《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又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又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又《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又《爾雅·釋詁》林,君也。又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又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又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
【火烈】◎火烈huǒliè[flaming]火势猛烈,泛指炽烈、热烈火烈的太阳笑得更加火烈
【火烈】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列”。《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藪,火烈具举。”郑玄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孔颖达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2.火势猛烈。《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盖放诸船,同时发火”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宋苏轼《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3.比喻威势猛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