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guī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sòng jūn
【归】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sù)。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江南】◎江南jiāngnán(1)[southofthelowerreachesoftheChangjiangRiver]∶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来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江南之梦。”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唐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江南。”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南朝
【江北】◎江北jiāngběi(1)[northofthelowerreachesoftheChangjiangRiver]∶长江下游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地区引次江北。——《资治通鉴》(2)[northoftheChangjiangRiver]∶泛指长江以北
【江北】1.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唐淮南道、宋淮南路地,境域较广;近代多专指江苏、安徽两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地区。《三国志·魏志·满宠传》:“﹝太和﹞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宋史·世家传一·李煜》:“﹝乾德﹞二年,又詔江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江採捕及过江贸易。”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大纲恃其猛鷙,屡犯官军,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陈登科肖马《破壁记》第二章:“黑稠稠的苏州河里,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苏北逃难来的,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2.泛指长江以北。宋陆游《梅花
【送君】鼓的别称。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第二句“诗是声声别离”,通过运用“声声”自然的修辞手法将别离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了丝丝相思之苦。
第四句“再续在水一时辉”,通过“再续”一词,表达了对此刻幸福的追求,而“水一时辉”则暗示着江南江北之美寄托了诗人的思绪与期盼。
辛弃疾以简练的文字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江南江北送君归六字的排列极富韵律之美,体现了文人对音韵之崇尚。以往的诗歌多为七言、五言律诗,此句正是创新之作。送君归之义字正腔圆,辛弃疾以此句展示了他对离别之情的锤炼。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此句至今依然深深打动人心。
“江南江北送君归”凝聚了离别的辛酸,可以说是别诗的一种简捷表达方式。以江南江北为背景,抒发内心郁结的思绪,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被打动。同时,此诗句朴实无华,字字扣人心弦。无论是送别亲友还是离开家园,都会让人难掩情感的波动。
第五句“思归能散念更长”,以对仗之法表现出心中离别的思念与长久。通过对“能散念”一词的运用,将离别之思展现得淋漓尽致,婉转又深情。诗句婉约之中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感伤之情。
江南江北两地景物是辛弃疾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江南悠然如画,是辛弃疾生活和创作的主要场景。而江北寒冷而清幽,往往被用来描绘别离、离乡的心情。江南江北送君归一句,隐喻了友人离去,既期盼他早日归来,又表示对故土的眷恋。
江南江北送君归,此句为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名句,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情厚意。君归一词微妙而有情,句中送君归之义令人感怀,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江南江北二字一南一北, 含有地域意象,给人以时空感官的交织。此诗表达了辛弃疾对离别、同乡的思念之情。
江南江北送君归,此句体现了诗人深情款款的告别之意。江南江北,指的是两岸的大江,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无奈。诗人通过送君归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之情。此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引发人们对别离之美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