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三都赋

鲛鲻琵琶——三都赋

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jiāo zī pí pá

鲛鲻琵琶释义

【鲛】1. 〔~鱼〕即“鲨鱼”。  2. 〔~人〕神话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泪珠能变成珍珠。亦作“蛟人”。  3. 〔~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 方言集汇

【鲻】1. 〔~鱼〕体长五十余厘米,稍侧扁,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头短而扁,生活在海水和河水交界处,是世界各地港养主要鱼种。肉味鲜美。  2. (鯔) 方言集汇

【鲻】《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音菑。魚名。《本草》鯔魚,似鯉,身圓頭扁,骨軟,生江海淺水中。《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註》鯔魚如鯢,長七尺,吳會稽臨海皆有之。

【琵琶】ípa[pi-pa,apluckedstringinstrumentwithafrettedfingerboard]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琵琶】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晋傅玄《〈琵琶赋〉序》。)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

鲛鲻琵琶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