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wèn 4|3 qiè yán sè jūn wáng
【问】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典
【问】〔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
【若】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
【若】〔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
【妾】1. 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2. 谦辞,旧时女人自称:~身。贱~。
【妾】《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接切,音踥。接也。得接于君子者也。《禮·曲禮》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前漢·五行志》處妾遇之而孕。《註》處妾,童女也。又國名。《山海經》雨師妾在其北。《楊愼曰》雨師妾如姮娥織女之類,非。下文元股國在雨師妾北,可證。又姓。漢妾胥,妾志,見《印藪》。 《說文》从从女。音愆。
【颜色】sè(1)[colour]∶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2)[countenance;facialexpression]∶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色不少变。——明·张溥《五人墓碑记》(3)[pigment;dyestuff][口]∶指颜料或染料(4)[tincture]∶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5)[goodlooks]∶女子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颜色】色。《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南朝梁江淹《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清黄遵宪《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曹禺《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前蜀贯休《偶作》诗之五:“君不见西施緑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
【君王】◎君王jūnwáng[monarch;emperor]古称天子或诸侯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君王与沛公饭。
【君王】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郑玄笺:“室家,一家之内。宣王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王逸注:“言怀王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清谭献《<箧中词>序》:“昇元、靖康,君王为之;将相大臣,范仲淹、辛弃疾为之。”2.诸王之尊称。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临川王刘义庆。南朝梁沉约《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君王若问妾颜色,此句映现古代妇女羞答问的情景,意境深远。言“君王”用以指代至尊,有尊崇之感;“若问”则彰显女子的谦逊和羞怯之态;“妾颜色”则含有女子美貌攸关妇德的含义。整句融合了尊贵、谦逊与美貌于一体,展现了古代妇女深沉的感情内涵。
君王若问妾颜色,盖欲得知其佳丽之貌。此句铿锵有力,句子之间显得连绵流畅。以“君王若问”开篇,令人顿生兴趣;“妾颜色”明确表达了主题;末句“欲得知其佳丽之貌”则进一步满足了君王的期望。整体句子结构紧凑,在表达主题的同时,触动人心,引人思索。
然而,妾颜色之美,唯赖于朝霞一词之比,此喻较为普通,缺乏新意。以“朝霞”比喻妾颜,过于大众化。若欲表达独特、瑰丽之美,或许可使用其他比喻,如“锦绣华袍”、“明月清影”等,使诗歌更富于创意与想象力。
君王若问妾颜色,倘非朝霞亦朝朝。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歌颂之情。君王问及妾的颜色,诗人用朝霞一词形容,意在强调妾的美丽动人,如同晨曦初露,耀眼夺目,引人注目。朝霞虽只在朝时出现,然诗人却用“朝朝”来修饰,寓以“美丽经久不衰”的意境。诗人心中所描绘的妾,容颜绝丽,流光溢彩,令君王陶醉其中。
此诗语言朦胧,使人妄且叹服,疑湖厉山之间邂逅出一位天姿国色之佳人。但对于“君王若问妾颜色”的质询,自然不可被轻易回答。以婉约之辞藻,妾身是天下之美颜,不可为一介所套定。然“君王”之称,孰敢顾盼?同仇敌忾之际,妾身亦需尽犬马之劳以侍君。
“君王若问妾颜色”,展现了君臣之间微妙关系。君王有权威之尊,而妾又保持其矜持与端庄。君王虽乞取其颜色,却意喻的是对妾之赞美。此句以卓然意境,使人思索其中情义,引人遐想。对美玉之惜,与爱分发之细腻描绘,配合且得其解,此诗之妙。
君王若问妾颜色,此句以朦胧含蓄之辞藻,引人猜想。君者,帝王之尊也,求妾之颜色,可见其对体貌之看重。然此句头一字“君”,侧面显示出君臣之间的婉约关系,妾者应为臣妾之称。故此句所含之意味,实际应作:“若君王问问妾颜色” 一解。
唯君王询问妾颜色,何为其意?此句无论在表达或者情感上,皆使人备感疑惑。作者意在启发人们思考君王的意图何在,以及询问妾颜色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寓意。君王或许希望以此寻求佳人之美,却未曾思及内外兼美之秘密。以之反思人们对美的理解,引发人们对审美标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