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十陽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ǒu|yòu jú lán xī xiù fāng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菊】1. 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是观赏植物,有的花可以入药,亦可作饮料:~花。赏~。春兰秋~。 2. 姓。
【菊】《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古作蘜、鞠。《爾雅》蘜,治蘠也。《郭註》今之秋華菊。《禮·月令》鞠有黃華。《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又水名。《水經注》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又《韻補》訣力切。《賈島詩》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灼灼耀繁英,美人無消息。《集韻》亦作蓻。漢典考證:〔《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古作蘜。《說文》蘜,治牆也。《郭註》今之秋華菊。《禮·月令》蘜有黃華。〕 謹按郭註係爾雅之註,今改說文爲爾雅。照原文牆字改蘠字。月令蘜字改鞠字。古作蘜之下增鞠字。 考證:〔《唐韻》《
【兰】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 古书上指“木兰”。 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4. 古同“斓”,斑斓。 5. 姓。
【兰】《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闌。《說文》香草也。《陸甸云》闌艸爲蘭,闌不祥也。《陸璣詩疏》其莖似藥草澤蘭,廣而長節,漢諸池苑及許昌宮中皆種之。《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妾燕姞,夢天與蘭,曰: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又《本草》木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又《管子·小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註》蘭卽所謂蘭錡,兵架也。又脈也。《史記·扁鵲傳》夫以陽入隂支蘭藏者生。《註》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隂支蘭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秀】1.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穗。~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2.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异。~才。优~。后起之~。 3. 美丽而不俗气:~丽。~劲。~俊。~拔(秀丽而挺拔)。清~。~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 4.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5. 茂盛:佳木~而繁荫。
【秀】《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又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又三秀,
【芳】1. 花草的香气:~香。~草。~菲(a.花草的香气;b.指花草)。~馥。~馨。芬~。 2. 喻美好的:~名。~龄(年龄,用于少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邻(关系融洽的邻居,用作敬辞)。流~百世。 3. 花卉:群~竞艳。~时(花盛时节)。 网
【芳】《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又《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又《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又《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 《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漢典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貌也。〕 謹照原文貌改臭。 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
兰有秀兮菊有芳,这句诗简单而又深刻,通过用词的巧妙和意象的运用,将一种细腻的美感描绘得非常抽象而又真切。兰与菊交相辉映,既展示了花卉之美,又进一步抒发了人生哲理。以短句传情的手法,让读者在短短几个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引发对自然与人生内涵的深思。
“兰有秀兮菊有芳”这句诗,描绘了兰花的娇艳、菊花的芬芳,展现了不同花卉之间的异彩和美丽。兰有秀,形容了兰花的婀娜多姿;菊有芳,表现了菊花的香气扑鼻。这句诗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美不胜收。作者通过对兰与菊的描写,成功地将花卉之美巧妙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句诗的字词简明直观,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通过简洁的用词,清晰地表达了兰花与菊花的美丽。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整句清新流畅,朗朗上口,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令人难以忘怀。
这句诗以兰花与菊花为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兰花的婉约秀美与菊花的芳香扑鼻。诗人运用了修辞手法中的对比和比喻,将两种不同花卉的特点一一展现出来,呈现出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诗句短小精悍,却将花卉的美丽与香气尽情展示,令人赞叹不已。
这句诗虽然字数不多,但意境深远。将兰与菊相对照,把握住了兰花的秀美和菊花的馨香两个特点,并将其以"兮"字相连。这样的结构恰恰衬托了两种花卉的美态,使它们互为衬托。兰秀而菊香,两者恰好形成了对比和呼应,使诗句增添了一种动人之美。这句诗语言简练,却富含了丰富的意象,堪称一绝。
兰有秀兮菊有芳,这句诗十分贴合花卉的自然形态。其中,兰的秀美与菊的芬芳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凸显了花卉之间的异彩纷呈。秀兮一词表达了兰花的娇美与嫵媚之态,同时也映射出兰花的高雅与深邃之气。与之相对的是,菊的芳香恰如其名,吐露出花香的芬芳之气。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凸显兰与菊的特质,既展示了花卉的美丽,也透露了花木的内在之美。
这句诗描写了兰花与菊花的美丽,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首句“兰有秀兮”以“秀兮”作为韵律点睛之笔,表达出兰花的娇美之态,使诗句更加生动。第二句“菊有芳”使用了寓意深厚的“菊有芳”,既表达了菊花的香气扑鼻之美,又暗示着内在的高贵与坚强。整句映衬着阳刚之气与纤弱之美,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对比和和谐。
这句诗通过兰花与菊花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纯净和高尚的美。兰花秀丽,雅致而不媚俗,代表了高贵与纯洁;菊花坚强,坚毅而不刚愎,象征着静如止水的心境。诗人借花写景,让人联想到自身的修养与品格,启示人们应当追求内外兼修,以达到人生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