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七志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sì 3 lián huā
【寺】1. 古代官署名:太常~(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2.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观(guàn )。 3.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
【寺】《廣韻》《集韻》《韻會》祥吏切,音嗣。《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聲。《徐曰》寸,法度也,守也。《釋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唐書·百官表》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爲九卿。後魏以來,卿名雖仍舊,而所蒞之局謂之寺,因名九寺。又《漢書註》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又漢明帝時,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爲創立白馬寺。後名浮屠所居皆曰寺。又宦寺。《詩·秦風》寺人之令。《傳》內小臣也。令,使也。又《周禮·天官》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今。鄭註寺之言侍也
【古】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莲花】花liánhuā[lotusflower;water-lily;lotusflower]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汉
【莲花】“莲华”。1.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汉应劭《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南朝梁江淹《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荷花”。2.喻佛门的妙法。明李贽《观音问》:“若无国土,则阿弥陀佛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3.剑名。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齐鲁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汉
莲花古寺这句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饱含深情的意境,展示了鲁迅先生在诗歌创作上的风采。
“莲花古寺”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产生对古寺的向往和对内心的净化的渴望。
这句诗凭借其精妙的构思和优美的表达,让读者在拨开时间的茫茫迷雾中,感受到了岁月的美好与寂寞,并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以古寺为主题,耐人寻味。诗人运用“莲花”二字,凸显了古寺的清幽和纯洁之感。
用“莲花”这一众所周知的象征性物体来形容古寺,巧妙地将自然界素材融入到人类艺术创作中,增添了一丝禅意。
千百年来,莲花古寺虽经风雨侵袭,却历经沧桑不衰。内外结构的工艺精湛,更流露出一份严谨的设计柔美与尊严。步入寺庙,香烟缭绕,佛前钟声悠扬,细节之处,彰显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智慧的卓越体现。
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莲花古寺散发着淡雅的香味,各种香炉中燃烧的檀香,暗合了人们心灵的祈盼。寺庙附近的茶园,又为前来的游人提供了别样的韵味。
《莲花古寺》,以古朴的名字以及如梦如幻的描写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诗中“香雾漪漫”,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若隐若现的画面,目视炉香缭绕,令人为之神往。而“青翠幽然”一句,则更加增添了古寺境地的幽雅之感。整首诗动与静并存,婉约中带有隐逸之情。如同《文心雕龙》所言:“凡言大抵感人意于言外,而情感者尤以言外更高”。此诗所显示的优雅情思,令人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