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三都赋

乃盱衡而诰曰——三都赋

韵脚:入十月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uē nǎi gào ér xū héng

乃盱衡而诰曰释义

【曰】1. 说:子~诗云。  2. 为(wéi ),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3. 叫做:凡乐辞~诗,诗声~歌。  4. 语助词,无实义:昊天~明。

【曰】《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說文》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註》徐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氣出也。《玉篇》語端也。《廣韻》於也,之也。《增韻》謂也,稱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按《古文尙書》曰若作粵若,曰放勳作曰,蓋訓爲語端者與粵通,訓爲詞者則如字耳。

【乃】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诰】1.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命。~封。  2. 告诫,勉励:自~。~诫。  3.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典 方言集汇

【诰】〔古文〕《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号切,音告。《說文》告也。《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廣雅》敎也。《易·姤卦》后以施命誥四方。《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註》杜子春曰:誥,當爲告。書亦可爲告。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以六義諭衆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疏》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範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

【而】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盱衡】ūhéng(1)[raiseone’sbrowsandlookup]∶扬眉举目盱衡环顾(2)[makeacomprehensivesurvey]∶观察;纵观盱衡政局

【盱衡】举目。《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眉上曰衡。盱衡,举眉扬目也。”唐独孤及《郑县刘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或心愜清机,寓兴于物;或语及陈迹,盱衡而笑。”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决科犹战也,请以战喻:肩摩踵曳,鳞集毛萃,盱衡厉吻,扼腕扬袂,贾餘勇而尝素技者,皆吾敌也。”清戴名世《<左尚子制义>序》:“伤俗学之日非,追前贤之遗绪,盱衡抵掌,自谓举世莫当。”2.观察;纵观。清钱谦益《<张公路诗集>序》:“昔年营陈战垒,盱衡时事,蹙蹙

乃盱衡而诰曰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