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tóng|tòng dào yī yún yǔ qīng shān
【同】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3. 和,跟:~流合污。 4. 姓。 | ◎ 〔胡~〕见“胡”。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道】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云雨】únyǔ(1)[cloudandrain]∶云和雨(2)[sexualintercourse]∶指男女合欢
【云雨】雨。《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毛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唐李绅《南梁行》:“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元杨维桢《西湖竹枝歌》之四:“南高峯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儂。”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指高空,天界。晋葛洪《抱朴子·畅玄》:“綺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緑以参差。”唐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清谈书此奉贺》诗:“鹤驭迴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絃中。”宋陆游《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
【青山】īngshān[greenhill]长满绿色植物的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青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海默《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指归隐之处。唐贾岛《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宋范仲淹《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严复《送沉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3.山名。一名青林山。南朝诗人谢朓曾卜居于此,故又称谢公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
“青山一道同云雨”,这句诗采用了“一道”与“同”这两个词,巧妙地表达了山与云雨之间的紧密连接。以山为体,以云雨为器,借助“一道”和“同”这两个词,展现出山与云雨的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给人以恢弘壮阔之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启发人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
此句以“青山”和“云雨”为凸点,描写出大山的雄奇壮丽,充分展示了山水之间的浑然天成,山的壮美和云雨的自然搭配,令人感到山水相映成趣之美。
这句诗以深邃的意境形象,表现了山与云雨之间的共通之处。青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生命之力和忍耐力,而云雨则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诗人将他们纳入同一个意象中,极富联想力和象征意义。此句表达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顺势而为的理念,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云雨是大自然的礼赞者,世界的意象化诗篇。而青山是自然之中的形而上的寓意象征。“青山一道同云雨”一句令人思索良多。山雨情景展示了世事无常之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变幻的感叹与思考。其艺术形象和哲学意蕴引人共鸣。
这句“青山一道同云雨”,用老子所说的“道”来理解,可以称之为自然之道。青山高峻,似乎与天空中的云雨形成了一体,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景象。其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生态伦理观念。这句诗以简约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意境感,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这句诗娓娓道出了人生变幻无常的真理。青山一道,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幻万千,同时也含有山水相连的意义。云雨流转,折射出人生际遇起伏。人生如山,有吉有凶,有福有祸,有朝有夕,如云雨纷繁不定。作品借景言志,精确地揭示了审美追求中的生活感悟。
“青山一道同云雨”,以山水相融为题材,充分表现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之间的交融。以充满情感的诗句抒发出肃穆的景色,使人们深深沉醉其中。不禁令人为山川之美,为山峦之壮观而赞叹。
这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大自然景色的壮美,展现了山水交融之美。诗中的“青山”映射出山岭高耸,如翠绿的屏障般耸立于天地之间;“一道”叙述出浩渺的山脉延伸,形成壮丽的景象;“同云雨”则寓意着山与云雨相通,表达了山水之灵性。整首诗意味深长,构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