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三都赋

拓土画疆——三都赋

韵脚:下平十陽

平仄:仄 仄 仄 平

拼音: tǔ huà jiāng|qiáng tuò|tà|zhí

拓土画疆释义

【土】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2. 疆域:国~。领~。  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 不合潮流:~气。  6. 未熬制的鸦片:烟~。  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9. 姓。

【土】《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吐上聲。五行之一。《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詩·大雅》乃立冢土。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

【画】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1”。

【疆】1. 地域,领域,边界:~土。~宇(国土)。~界。~场(战场)。~陲(边境)。边~。海~。  2. 极限:万寿无~。  3. 划分界限:“楚子~之”。 | ◎ 古同“彊(强)”,强大。

【疆】《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良切,音薑。《說文》本作畺,界也。《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詩·小雅》萬壽無疆。《箋》疆,竟界也。《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註》爭疆界也。又《詩·大雅》迺疆迺理。《朱註》疆謂畫其大界。《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註》正其界也。又官名。《周禮·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又《集韻》或作彊。《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又或作壃。《史記·晉世家》出壃乃

【拓】1. 开辟,扩充:~荒。开~。~展。~落(a.宽广;b.潦倒失意。亦作“落拓”)。  2. 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3. 姓。 | ◎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印。~本。~片。 | ◎ 古同“摭”,拾取。 网

【拓】〔古文〕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說文》拾也。宋語。或作摭。又《後漢·張衡思賦》拓若華而躊躇。《註》拓猶折也。楚辭曰:折若木以拂日。又《集韻》施隻切,音釋。亦拾也。又《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手承物也。一曰手推物也。《李山甫詩》一拓纖痕更不收。《註》大曆四年,崇公主道汾州,以手掌拓石壁,遂有手痕。今靈石有公主手痕。又《增韻》斥開也。《揚雄·甘泉賦》拓迹開統。《註》拓,廣也。又拓落,猶蹭蹬也。《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註》拓落,不耦也。又複姓。後魏始爲

拓土画疆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