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bīn 4 xún|huán xiāng zhī xī
【邠】1. 古同“豳”,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 2. 邠县,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彬县”。 3. 古通“彬”,有文彩:“斐如~如,虎豹文如。” 4. 姓。
【邑】1. 城市,都城:城~。都~。 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 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 4. 古同“悒”,愁闷不安。
【邑】《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浥。《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家邑,謂大夫之采地。又王畿亦稱邑。《書·湯誓》率割夏邑。《詩·商頌》商邑翼翼。又侯國亦稱邑。《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詩·大雅》作邑于豐。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註》於邑,短氣
【郇】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 2. 姓。 | ◎ 姓。
【郇】《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旬。國名。《說文》在晉地。《詩·曹風》四國有王,郇伯勞之。《註》郇伯,郇侯,文王之後。嘗爲州伯,治諸侯有功。又《廣韻》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師退軍于郇。《註》解縣西北有郇城。又姓。漢有郇越。又《廣韻》戸關切《集韻》胡關切,音環。亦姓也。唐郇模。《宛委餘篇》郇越之郇,音荀。郇模之郇,音環。 《集韻》或作。漢典考證:〔《左傳·僖二十四年》秦師退軍于郇。〕 謹照原文秦師改晉師。 考證:〔《左傳·僖二十四年》秦師退軍于郇。〕 謹照原文秦師改晉師。
【乡】1. 泛指小市镇:~村。穷~僻壤。 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井。~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党(乡里)。~试。 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息】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 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 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 4. 音信:消~。信~。 5. 儿女:子~。 6. 利钱:~率(lǜ)。利~。月~。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