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liú bài miǎn yì guān
【旒】1.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 2.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旒】《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類篇》旌旗之旓。《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旒,章也。《箋》旌旗之垂者也。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又《韻補》叶力救切。《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集韻》或作斿旈。
【拜】1.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2.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 3. 行礼祝贺:~年。~寿。 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 5. 姓。
【冕】◎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冠~。加~。卫~(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
【冕】《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音免。《說文》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纊紞。从冃,免聲。古黃帝初作冕。《徐曰》冕,上加之也。長六寸,前狹圓,上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纊紞,黃色也,以黃綿綴冕兩旁,下繫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虛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禮·玉藻》諸侯裨冕以朝。《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貴也。又《韻會》或作絻。《荀子·禮論篇》郊之麻絻。《集韻》亦作。
【衣冠】冠yīguān(1)[clothesandhat]∶衣服和礼帽(2)[dress]∶服饰衣冠不整(3)[gentle]∶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衣冠之弟汉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餘年不絶。”2.泛指衣着,穿戴。唐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明钱澄之《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汉年。”徐迟《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3.专指礼服。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诗中“拜冕旒”的绮丽表达了诗人的对尊贵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古代礼节之谦。借助华丽的冗词,如“封妻对壻戚,豸装返时修”,使描写更加细腻入微,通过用典的方式突出了人物身份的尊贵。该诗通过繁复而优雅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一种对于华贵与尊荣之向往。
《衣冠拜冕旒》运用了华丽的词语,表达了古人对威严尊贵之物的赞美之情。该诗在描写方面用典雅的辞藻,如“豸装返时修”之句,充分展示了衣冠华丽的情景。用词方面,运用了一些古人独有的词汇,如“拜冕旒”,使诗歌的文风古雅。整首诗情绪变化丰富,通过修饰篇章结构,使诗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心灵所憧憬的美好愿望。
此外,“衣冠拜冕旒”所蕴含的情感也令人深思。以“拜”之动作承载着对权力的追逐和崇敬,暗示着屈从和奉承,让人领略到人性的渺小和对权威的渴望。这种情感在鲁迅的作品中常常能见到,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出现实中权力对人们的束缚与腐蚀。
在意象上,“冕旒”更是一种视觉上的瑰丽与尊贵,与“衣冠”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权力与富贵的阶层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这种画面式的描写,与鲁迅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刻画形成了鲜明的对应。诗人借助这一对比,一方面暗示权力的虚有与可鄙,一方面表现了民众对权贵的景仰和崇拜,形成一种深刻而凄美的意境。
从表达的角度看,“衣冠拜冕旒”一词言简意赅,字句凝练,意境深远。它集中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对抗性的呈现,表达了人性的复杂与权力的腐败。鲁迅作品中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他将复杂的现实问题凝聚成短小精悍的句子,直指人心,令人深省。
此诗字字都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华,形象深邃,用字精确,思辞精彩。以“衣冠拜冕旒”的起句,把整个诗篇提到一个纯然高雅的境界,让人有如置身于华丽的宫殿之中。全诗素养极高,充满忧伤与病怀的意象。通过对华丽衣冠与冕旒的仪式性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尊严荣耀之情的向往。
这句诗以“衣冠拜冕旒”为主要表达,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饱含深意。首先,“衣冠”象征着社会地位和身份,在古代充满严肃庄重的气息;“拜冕旒”则展现了古代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帝王尊严的敬畏之情。整个句子在韵律上形成了独特的平仄对仗,带来诗意流转之感。
《衣冠拜冕旒》一诗,以华丽之衣冠与冕旒之景,表达了古人对于尊贵崇敬之情。全诗采用古人赞美之辞,如“倾心”、“豸装”等,描写了华美之境。整首诗以宏大的场景和繁复的动词描绘,令人倍感震撼。同时,诗人将情感与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拥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