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洛神赋

于岩之畔——洛神赋

韵脚:去二十九換

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ú yán zhī pàn

于岩之畔释义

【于】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岩】1. 高峻的山崖:~壁。~壑。  2. 构成地壳的石头:~石。~洞。~浆。~层。熔~。  3. 险要,险峻:~险。~邑。  4. 山洞:中空成~。~居穴处。

【岩】《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又《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畔】1. 田地的界限。  2. 边:河~。湖~。桥~。耳~。枕~。  3. 〔~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亦称“畔换”、“叛换”。  4. 古同“叛”。

于岩之畔用户点评
tx
笔迹m

然而,好像这句诗还蛮有意境的。你可以想像,在一个安静祥和的早晨,岩石之边,碧水悠闲流淌,阳光洒在脸上。感觉就好像自己身处岩石之间,跟大自然亲密接触。有点小清新的感觉,减压疗伤。

2024-09-16 16:21:18
tx
自由的洋流

于岩之畔,这句诗虽然用词有点老套,但是给人感觉很温暖,很安静。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或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感觉,远离喧嚣,放空自己,感受内心的平静。

2024-09-16 16:02:28
tx
倒霉蛋的幸运星

就这?岩之畔?大哥,你是不是拧巴了?这就是你的诗?不仅押韵搞砸了,连诗的内容都是废话!一点都不酷!有点想笑了,佩服作者脑洞大开的创造力嘞!

2024-09-16 15:47:28
tx
秋水共长天一色

虽说这句诗风格有点奇怪,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引起共鸣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就像诗中的岩石之边一样,它代表着一个我们渴望、向往的地方。有时候想想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嘛。找找自己渴望的地方,不也挺好的嘛。

2024-09-16 15:15:56
tx
醉红颜

于岩之畔,这句诗简直low爆了!听上去就像是那种动画片里的仙境一样,完全不符合现实啊!又岩又水,是不是还有什么神兽在那儿喝水呀?这诗不是在逗我吗?才不信这种鬼话呢!

2024-09-16 14:40:29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