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九魚
平仄:平 仄 平
拼音: yuè bā chū
【月】1.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 2. 计时单位:一~。~份。岁~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 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 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八】◎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典
【八】《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又《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又《韻補》叶筆別切,音。《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又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漢典考證:〔《
【初】1.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试。~创。~绽。~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 2.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衷。和好如~。 3. 姓。 汉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这首诗以“八月初”作为开头,给人以季节转换的感觉。韵律上,诗句韵脚平仄适度,顺口易吟。用词方面,诗人运用了平实的语言,没有过多修饰,更能凸显真实感。意境上,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带有一丝清新的气息。整体而言,该诗情感真挚,自然流畅。
诗人通过“八月初”这句简单的词语,营造出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意境。这是一个夏日的黎明,在清晨的微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初动,仿佛所有的喧嚣都被抚平,注入了一份宁静与祥和。
这句描写早秋的诗句描绘了七月融入八月的渐进过程。犹如画面帧间的风吹麦浪,将初秋的微风娓娓道来。七月未尽,微风已袭,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字里行间洋溢着画面感,读来令人仿佛闻到了微风轻拂的凉爽。 炎炎夏日,八月初清凉。
八月初之诗,耐人寻味。仲夏将暮,炎热愈发,但此时初显清凉,实乃沁人心脾之境。朋友爱聚,阳光倾洒,既是场景,亦是愉快心境。初时冰雪融化,昭示着消散热气,浸润心胸。恰是此景,令人心生拥抱,宜人无比。
“初”字含有双重意味。其一是时间的初始,既指八月初初,也暗示事物的开始。夏日即将结束,只剩得重阳满月会悄然而至。其二寓意着事物的初期,一切皆呈美好景象,还未褪色。诗中连续运用二者之意,使诗意更加丰富。
八月初,仲夏将暮,充盈者冬日之寒。暑气初消,微凉初现,薄衣登场,心生喜悦。朋友相约,庭院雅集,辅以阳光艳照之时,福寿一生也足矣。我欲谋言,以初日融雪之初显,安于心驭,踏实愉快。
八月初,诗人以简洁的押韵方式,将月份和时间结合,使诗句韵律起伏自如,呼应了八月的艳丽与初生的希冀。
《八月初》这句诗给我一种很深的哲学式的感觉。真的,我看完就有种茅盾大作的感觉,就差再写个“女儿国”了。八月初,那是哪个死年轻人留下的诗句啊?确定不是某位仙人留下的墓志铭?太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