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bǔ quē sāo|sǎo jīng
【补阙】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杜预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2.引申为弥补缺漏。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骚】1. 动乱,扰乱,不安定:~乱。~扰。~动。 2. 忧愁:“离~者,犹离忧也。” 3.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体。~人。~客。风~(❶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❷指妇女举止轻佻)。 4.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货。 5. 同“臊”(sāo ㄙㄠ)。 | ◎ 古通“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淮南之兵。” 典
【骚】《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搔。《玉篇》動也。《說文》擾也。《詩·大雅》徐方驛騷。《註》騷,擾動也。又《說文》一曰摩馬。又《揚子·方言》騷,蹇也。吳楚偏蹇曰騷。《註》蹇,跛行也。又《玉篇》愁也。《正字通》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爲騷人。又《禮·檀弓》喪事雖遽,不陵節,騷騷爾則野。《註》騷騷,急疾貌。又騷殺,飄揚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駙承華之蒲梢,飛流蘇之騷殺。《註》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凡下垂者爲蘇。又騷屑,凄凉也。《謝靈運詩》騷屑出穴風。《杜甫詩》平人固騷屑。《王安石詩
【经】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
【经】〔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又《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又《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又《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