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六至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cháng huái lù yè tíng jǐng suì
【长淮】指淮河。唐王维《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清顾炎武《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淮,千里谈经意不乖。”
【路】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 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 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 4. 种类:一~货色。 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6. 车:筚~。乘~。 7. 姓。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夜】◎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晚。日日~~。~阑(夜将尽时)。~盲。~幕。~宵。~话。~袭。~行(xíng )。~战。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亭】1.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 2.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邮~。岗~。 3. 适中,均匀:~匀。 4. 正,当:~午(正午,中午)。
【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說文》民所安定也。《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東觀漢紀》衞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又亭長。《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又直也。《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又平也,均也。《
【警】1.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卫。~世。~告。~戒。~备。~惕。~省(xǐng )(警惕醒悟)。 2.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号。~报。~钟。 3.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句。~觉(jué)。机~。 4. 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察。~士。
【警】《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又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又《廣韻》寤也。又《廣雅》警警,不安也。又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又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師古註》警者,戒肅也,,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
【燧】1. 上古取火的器具:~石。~人氏(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2. 古代告警的烽火:烽~。
【燧】〔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玉篇》以取火於日。《禮·內則》左佩金燧,右佩木燧。《註》金燧取火於日。木燧鑽火也。《左傳·文十年》命夙駕載燧。又《定二年》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註》燒火燧繫象尾。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註》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又《史記·三皇紀》自人皇巳後,有五龍氏。燧人氏。又作遂。《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註》夫遂,陽遂也。《疏》取火於日,故名陽遂。猶取火於木,爲木遂也。又《史記·韓安國傳》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