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chóng féng 1|4 wèi bǔ
【重逢】hóngféng[meetagain;haveareunion]分别后又见面;再次相逢;再遇见久别重逢
【重逢】。宋张炎《台城路》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明文徵明《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诗:“携壶更醉湖山上,白髮重逢又一年。”茅盾《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
【应】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
【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
【未卜】。《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敬仲﹞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2.引申为不知,难料。唐李商隐《马嵬》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四游记·太子被戏下武当》:“弟子往日,自觉心静,昼夜不寝,未卜今日为何自觉困倦,一些不省?”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较可注意的倒是《幻洲》,但第二期已不及第一期,未卜后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