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chǔ wěi wú tóu
【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亦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宋张孝祥《念奴娇·欲雪呈朱漕元顺》词:“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宋朱熹《铅山立春》诗:“雪拥山腰洞口,春迴楚尾吴头。”《水浒传》第一一一回:“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佔着楚尾吴头。”清方文《泊鲁港》诗:“竹郎木客忧垂槖,楚尾吴头患剥肤。”太平天囯宋溶生《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乃名胜之区,王气之钟也,倚钟阜,瞰长江,接天闕,枕后湖,龙蟠虎踞,楚尾吴头……其美
说实话,我真的好奇这个诗人是怎么想到把楚国和吴国的尾巴和头给互换了的!是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让他灵感大发,写下了这句诗呢?还是他心情不好,就想起这个反常思维,弄出了这么一句超级无敌反转的诗句?
你以为楚尾吴头只是个浅显的诗句吗?错!他们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楚尾吴头可以代表生活中的各种反差和对立。比如,平时多才多艺的面瘫巨星,却私下里沉迷于掀桌子;又比如,君子面红耳赤跳舞,大妈则袖手旁观。 这世界上,什么组合都有可能,毕竟楚尾吴头这句诗都能成为话题,什么不可能呢?
而且,楚尾吴头这几个字简直就是相爱相杀的典型代表!
这句诗不得不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逆天之作”!我想象了一下,如果这句诗真的出现在古代文学课上,那个背诵诗歌的同学一边滔滔不绝地吟诵,一边看到“楚尾吴头”,恐怕要崩溃成“楚头吴尾”了吧!
"楚尾吴头"这句诗实在是太妙了啊!
看上去,貌似楚国和吴国有着些许约定俗成的惯例。比方说,楚国人都喜欢用“尾巴”代表自己,而吴国人则喜欢把“头”当作代表。不过,我怀疑,这个传统是不是因为一次吴国大军战败后,队伍消失了,只剩下头顶上一片杀气腾腾的“楚尾巴”?
就像是狐狸和狼一样,楚尾吴头是那种看似互相合作,实际上都在心里打小算盘的家伙。别看他们表面上团结得铁板一块,背地里他们都在想办法给对方使绊子。
不得不说,这句诗完全颠覆了我对“尾巴”和“头”的传统认知!以前我只觉得“尾巴”是用来装可爱的,而“头”则是用来装大智慧的。可现在我知道了,楚国的尾巴才是真正的头,吴国的头,无非不过是一个精心打扮过的尾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