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一東
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dàn|tán lù|lòu líng kōng|kòng|kǒng
【澹】1. 恬静、安然的样子:~泊。~漠。~薄。恬~。 2. 水波纡缓的样子:~淡。~~。 | ◎ 〔~台〕复姓。
【澹】《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談上聲。澹淡,水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註》淡,音琰。又水名。《水經注》澹水承澧水于作唐縣。又恬靜也。《老子·道德經》澹兮其若海。又平澹也。《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又動也。《前漢·郊祀歌》相放,震澹心。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又安也。《前漢·郊祀歌》澹容與,獻壽觴。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澹臺,複姓。一曰水貌。又《集韻》都甘切,音儋。《史記·馮唐
【露】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 )~。甘~。 2.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4. 滋润:覆~万民。 5.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露】《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
【零】1. 液体降落:感激涕~。 2. 植物凋谢:~落。凋~。~散(sàn )。 3. 整数以外的尾数:~数儿。 4. 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碎。~卖。~钱。~售。~乱。~工。~打碎敲。 5. 整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小于一切自然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唯一的数,记作“0”。有时用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如摄氏温度计上的冰点,记作“0℃”。
【零】〔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餘雨也。从雨令聲。又《玉篇》徐雨也。又《廣韻》落也。《詩·鄘風》靈雨旣零。《傳》零,落也。又《字彙》畸零,凡數之零餘也。又《後漢·高句驪傳》好祠鬼神,社稷零星。《註》風俗通曰:辰之神爲零星。又水名。《前漢·匈奴傳》零吾水上。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通零關道。《註》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又《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零陽,零陵郡零陵。又《韻會》丁零,亦地名。通作靈令。又姓。《正字通》明成化舉人零混。又與苓通。《莊子·徐無鬼》豕零也。《註》進學解所謂豨苓也。又《廣
【空】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泛。~话。~旷。~乏。~~如也。~前绝后。凭~(无根据)。真~(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跑了一趟。~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军。~气。~投。~运。 | 1. 使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 2. 闲着,没被利用的:~白。~地。~额。~房。~缺。 3. 亏欠:亏~。 | ◎ 古同“孔”,洞。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