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1|3 2 4|2 dì xié huī
【几】1. 小或矮的桌子:茶~儿。 2. 将近,差一点:~乎。~至。 3. 苗头:知~其神乎。 | 1. 询问数量多少(估计不太大)的疑问词:~个人?~何(a.多少,如“人生~~?”b.研究点线面体的性质、关系和计算方法的学科,如“平面~~”)。 2. 表示不定的数目:~本书。~百人。
【几】《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又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
【城】1.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2.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城】《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
【度】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 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 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 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 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 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8. 能容受的量:气~。 9. 考虑,打算:置之~外。 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 11. 量词,次:一~。再~。 12. 僧尼道士
【度】〔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故仍。《正韻》獨故切,音渡。《說文》法制也。从又,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又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又殳也。《周禮·地官·司市
【帝】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 2. 君主:~王。皇~。称~。~制。
【帝】〔古文〕《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又上帝
【斜晖】“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唐杜牧《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清龚自珍《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郭沫若《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