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七歌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óu jì tā dùn
【由】1. 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 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4. 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 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 典
【由】《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又《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又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又《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
【迹】1. 脚印:踪~。足~。血~。笔~。 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 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 4.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 5.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
【他】1.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杀。 2. 别的,另外的:~人。~日。~乡。~山之石,可以攻玉。其~。 3. 虚指:睡~一觉。
【他】《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音拖。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又《玉篇》誰也。又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又凡牛馬載物曰負他。又《集韻》唐佐切,同。亦畜負物也。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滿谷。《註》他音〈口〉。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又《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遁】1. 逃避,躲闪:~去。~辞。~世。~北。 2. 隐,消失:~迹。~隐。
【遁】〔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義同。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漢典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用词简洁凝练,曲笔婉转,从字句间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疑惑与无奈,表达了对人世间的冷漠与不屑,令人感叹人生百态。
诗句间的韵律平缓而富有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起伏忧愁。字句简练明确,以“由他”收尾,意味着将一切交由命运安排,不再自寻烦恼。
诗中意境宽广,开阔的天地里似乎融入了所有神仙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每个人都渴望逃离尘世的喧嚣,寻求一片清静的心境。这首诗用朴素又深沉的语言,贴切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追求和希冀。
此诗清新淡雅,以“遁迹由他”为主题,道出了人们对逍遥和自由的追求。用诗人的笔触,让读者仿佛置身山水之间,感受其中的宁静和自由。整篇诗篇意境深远,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让人更加向往隐居逍遥的生活。
诗人运用了优美的描写手法,展现出一种宁静与自由的生活状态。用“遁”,表达了逃避纷扰的愿望;用“迹”,象征着来自尘世的束缚。遁迹由他,让人感受到心境自然自在,宛如置身画中仙境一般。
“遁”字蕴含着逃避尘世的愿望,与“迹”构成了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对比效果。整句营造了淡淡的忧伤氛围,令人不禁为诗人的悲愤而动容。
这句“遁迹由他”,没啥特别的,听起来就像是在装深沉~骗骗傻傻的小朋友。毕竟现在流行“骚狗遁迹”,是不是想复古一下,让我们都把位置关掉,让朋友群里猜到你在哪!XD
又或者是在说“躲避责任由他”,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玩家啊,任务不做,问题不解决,然后就用这句话搪塞过去,真是有够绝!哥哥,你的责任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