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duō fāng kāi jiě|jiè|xiè
【多方】◎多方duōfāng(1)[ineveryway;multilateral;inmanyways](2)[指合同]有三方或三方以上参与的(3)多方面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多方引导多方抢救
【多方】1.泛指众邦国。《书·泰誓下》:“维我有周,诞受多方。”孔传:“多方,众方之国。”《书·多方》:“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尚书>‘多方’》:“今按:方者,殷周称邦国之辞……多方谓多国多邦,盖无可疑。”2.多种方法。《左传·昭公三十年》:“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魏书·阳固传》:“时世宗广访得失,固上讜言表曰:‘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於力行而已。’”唐韩愈《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
【开】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典
【开】〔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又《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又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又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又《韻會》條也。又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
【解】1. 剖开,分开:~剖。分~。瓦~。~体。 2.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开。~甲归田。~囊相助。 3. 除去,除,废除,停止:~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除。~饿。~乏。~惑。~疑。~围。~脱。~雇。~聘。~散。~毒。 4. 溶化:溶~。~冻。 5. 讲明白,分析说明:~释。~析。~说。劝~。~嘲。 6. 懂,明白:理~。见~。 7. 调和,处理:~决。和~。调(tiáo )~。排~。 8. 高兴,开心:~颜而笑。 9. 排泄:~手。 10. 代数
【解】《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皆上聲。《說文》判也。从刀判牛角。《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前漢·湯傳》支解人民。《註》謂解其四支也。又《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餘傳》今獨王,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又《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