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如梦令

飞蹙池塘波面——如梦令

韵脚:去三十三線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miàn fēi 4 bō chí táng

飞蹙池塘波面释义

【面】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  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  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  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  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  8

【飞】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网

【飞】〔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又桑飛,鷦鷯別名。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又借

【蹙】1. 紧迫:穷~。  2. 皱,收缩:~眉。~额。~皱。~缩。~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3. 局促不安:~~。

【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噈。《說文》迫也。《詩·大雅》今也日蹙國百里。《禮·禮器》不然則已蹙。《疏》則太急蹙。又《集韻》七六切。與蹴同。《禮·曲禮》蹙路馬芻有誅。《釋文》蹙,本又作蹴。又《廣韻》蹙,近也。又通作顣。《孟子》已頻顣曰。《朱傳》顣與蹙同。又《集韻》倉歷切,音戚。《類篇》蹙蹙,小貌。《詩·小雅》蹙蹙靡所騁。《箋》蹙蹙,小之貌。《爾雅·釋訓》蹙蹙,鞠也。

【波】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  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波】《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又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又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又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又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又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又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又沸波,

【池塘】塘chítáng(1)[pond]∶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2)[pool]∶澡塘中的浴池汉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唐杨师道《春朝闲步》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宋柳永《斗百花》词之二:“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閒垂风絮。”巴金《春》十二:“觉民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2.浴池的俗称。汉

飞蹙池塘波面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