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ào kāi fú 2 yī shī yǎn
【笑】1.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2.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笑】〔古文〕咲《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又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又《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
【开】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典
【开】〔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又《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又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又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又《韻會》條也。又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
【扶】1.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正。~老携幼。 2. 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3.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梯。沙发~手。 4. 姓。
【扶】〔古文〕《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符。《說文》佐也。一曰相也。《揚子·方言》護也。《郭璞註》扶挾將護。《論語》顚而不扶。《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註》以義自助也。又緣也。《晉語》侏儒扶盧。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又澤名。《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又姓。《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又《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又與通。大風也。又《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夫。《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鋪四指曰
【阑】1. 同“栏”。 2. 同“拦”。 3. 〔~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 4. 〔~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 5. 残,尽,晚:夜~人静。~珊。
【阑】《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蘭。《說文》門遮也。《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里有餘,有河山以闌之。《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里。又車上闌。《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又《廣韻》晚也。《岑參詩》蕭條芳歲闌。又《增韻》褪也,衰也。又《玉篇》牢也。又《廣韻》希也。飮酒半罷也。《史記·高祖紀》酒闌。《註》闌,言希也。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杜甫詩》廚人語夜闌。又《廣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诗眼】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四:“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明袁宏道《与伯修书》:“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2.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亦指一篇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采诗句。《朱子语类》卷二三:“只用他这一説,便瞎却一部诗眼矣。”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五律须讲鍊字法,荆公所谓诗眼也。”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那个‘诗眼’一点上去,就像画龙点睛似的,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