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gēng|gèng dí dí pín|bīn huí miǎn lài
【更】1. 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2. 经历:少(shào )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3.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 ◎ 愈加,再:~加。~好。~上一层楼。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的的】的dídí(1)[obvious;asclearasday]∶明白,昭著(2)[certainly;indeed]∶副词。的确;实在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清·林觉民《与妻书》典
【的的】分明貌。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故闔閭用子胥以兴,夫差杀之而亡;昭王用乐毅以胜,惠王逐之而败。此的的然若白黑。”宋贺铸《河传》词:“彼美箇人,的的风流心眼。”2.光亮、鲜明貌。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至于鐺鐺晓漏,的的宵烽。”唐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元宋褧《浣溪沙·昆山州城西小寺》词:“曲沼芙蓉秋的的,小山丛桂晚萧萧。”明徐渭《宣府槐龙篇》诗:“的的朱门照,霏霏緑雾濛。”3.深切貌,浓郁貌。唐苏颋《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诗:“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唐鲍溶
【频】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 ◎ 古同“濒”,水边地。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
【回】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 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 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4. 答复,答报:~信。~话。~绝。 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 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 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8. 姓。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眄睐】顾盼。《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眄睞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宋贺铸《感皇恩》词:“歌笑见餘妍,情生眄睞。”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护军女》:“话间眄睞其目,愈增嫵媚。”2.眷顾。南朝梁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况昉受教君子,将二十年,咳唾为恩,眄睞成饰。”《魏书·恩倖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宋欧阳修《夷陵上运使启》:“凡居部属,皆仰餘暉,顾此孤生,最为沉迹,时蒙眄睞,曲赐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