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二十九篠
平仄:平 平
拼音: liǎo|le hé shí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何时了,是一首描写时光流转的诗歌,以问句开篇,增添了诗意的浓郁色彩。表面上,诗人在询问时间何时逝去,实际上却在思索人生的无常与短暂。篇中句句短小精悍,字字含义深沉。
《何时了》既以幽隐之辞,表露浩渺生命。而首句以反问之法设境,乃寓意深长。次句则表达生命虚妄,向来情景令人心生慨叹。翰风横扫,“白衣未著身空老”,把握物我交错,展现生命荒凉的无奈。大江东去的景象,深引人们省思人事两茫茫。温柔之句“何处是归程”,对人生之理想愿望有所探讨。
诗人大概是被春天虐到心态崩坏了吧,闲着没事整啥感叹诗啊。何时了?你要我怎么了啊!
“何时了”这句诗,有种山寨版的宋词感觉。像是一个一句词不够用的写手,在不断重复自己。“何时了”,想必也是当时写这首诗的作者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抉择:我就只写这么一句,咋滴?
《何时了》一诗,着墨之神妙,令人深思。首句“何时了”的反问,妙在临数之际为忧思开端,抑情深重。次句“人事一场空”,道出人生空幻,恢宏而哀婉。再见“白衣未著身空老”,折射岁月无情,时光如梭。继之“大江东去”与“何处是归程”两句线索迭起,引人沉思乐极。尾声“长亭路远”,收于凌乱的叙事之中,令人怅然心动。
不过,这句诗给了我启示呢!每当我工作艰难时,我就要大声喊出:“何时了!”这样一来,不管是安慰自己还是引起同事的好奇,总是能给我带来一点点欢乐!
何时了一句诗,内含深意。何时,乃时间之问,问诗人何时能得到解脱,何时能摆脱现实的枷锁,回归自由之境。了者,心之宁静,情之幸福,诗人企盼解脱之时。此句字数简短,意境却无尽深远,颇具诗情画意,引人沉思。
其三,诗中运用了音义相通的修辞手法,如“何时”和“荷时”、“辞时”、“避时”等等,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