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二十文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yún wū huí shòu
【云】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乌】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 2. 黑色的:~亮。~云。 3. 无,没有:化为~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 5. 古同“呜”,呜乎。 6. 姓。
【乌】〔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又《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
【回授】转授(官职)。《周书·泉企传》:“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上洛郡公,旧封听回授一子。”《北史·隋纪下·炀帝》:“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宋洪迈《容斋四笔·京丞相转官》:“十二月敕局赏,当得两官,以一回授,一转光禄。”亦作“廻授”。古代官员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他人。《隋书·达奚长儒传》:“餘勋廻授一子。”唐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自去年已来,累有庆泽,凡在朝列,再蒙追荣,或有陈乞,皆许迴授。”《旧唐书·李大亮传》:“大亮言於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所有官爵请迴授。’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