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àn|jiān líng yí guó shì
【渐】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渐】《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又漬也,濕也。《詩
【凌夷】íngyí[decline]衰落;衰败
【凌夷】败;走下坡路。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今之三公,有古之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之任重於三公。凌夷已来,其渐久矣。”《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今威柄凌夷,藩臣跋扈。”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昔王衍好老庄,天下皆师之,风俗凌夷,以至南渡。”清翁照《咏史》诗:“霸业復凌夷,私门势强悍。”淩夷:衰落,衰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太原耿氏,故大家,第宅弘阔。后凌夷,楼舍连亘,半旷废之。”清冯桂芬《吴氏祭田记》:“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贵,具钟鼎之养,而庙貌不设,祭田不备者有之,盖礼意之凌夷
【国势】势guóshì[nationalpower;nationalsituationatagivenmoment]一个国家发展的总态势;国力国势衰微汉
【国势】国家的自然地理形势。《管子·山至数》:“桓公问管子曰:‘请问国势。’管子对曰:‘有山处之国,有汜下多水之国,有山地分之国,有水泆之国,有漏壤之国。此国之五势,人君之所忧也。’”2.国家的权力或政治形势。《后汉书·天文志中》:“是时,安帝未临朝,邓太后摄政,邓騭为车骑将军,弟弘、悝、閶皆以校尉封侯,秉国势。”宋黄庭坚《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天聪四门闢,国势九鼎定。”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