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乐语

皆兰台向上之镃基——乐语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iē zhī lán tái zī jī xiàng shàng

皆兰台向上之镃基释义

【皆】◎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兰台】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文选·宋玉<风赋>序》:“楚襄王游於兰臺之宫,宋玉、景差侍。”李周翰注:“兰臺,臺名。”唐张九龄《登古阳云台》诗:“楚国兹故都,兰臺有餘址。”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汉焦赣《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4.指御史台。汉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

【镃基】zījī,zījī[bighoe]农具名。大锄

【镃基】。1.农具名。大锄。《孟子·公孙丑上》:“虽有鎡基,不如待时。”《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脩耒耜”汉郑玄注:“耜者耒之金也,广五寸,田器,鎡錤之属。”清曹寅《贺新郎·不寐忆冶堂埭北粜麦六迭前韵》词:“且有鎡基知善稼,亿则抨弓而射,产岂在膏腴洼下。”2.基业;家业。《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论》:“若明异重离,道非出震,虽居嫡长,寧固鎡錤。”《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又如説:‘安我所以安天下,存我所以厚苍生’,都是为自张本,做杂霸鎡基。”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奕》:“京华游侠儿,由来富鎡基。”3.才略。《北史·

【向上】◎向上xiàngshàng(1)[up;upward](2)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3)向上攀

【向上】1.谓犯上。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刘向以为马不当生角,犹吴不当举兵向上也,吴将反之变云。”2.朝着高处,往上。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张乖崖戏语云:‘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覷。’”明胡应麟《诗薮·六朝》:“第此中得趣头白,祇在六朝窠臼中,无復向上生活。”3.以上。表示数量超过某个基数,或程度超过某一标准。晋葛洪《神仙传·王远》:“告言,此不能令君度世,止能存君本寿,自出百岁向上。”唐白居易《池上闲吟》之一:“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以诗弔之云:‘苏哥风味逼天

皆兰台向上之镃基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