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六止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shí lǐ juàn yī zhěn xūn fēng
【时】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里】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4. 衣物的内层:被~。 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6. 姓。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倦】1. 疲乏:疲~。~怠。~意。~容。~色。 2. 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厌~。~飞(喻厌倦仕宦而归隐)。~游(厌倦游宦生涯)。 典
【倦】《廣韻》渠卷切《集韻》《正韻》逵眷切,權去聲。懈也。疲也。《禮·儒行》敦行而不倦。又倨也。《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見一士焉,方倦龜殼而食蛤梨。《註》楚人謂倨爲倦。又叶渠運切,音郡。《劉楨·魯都賦》至於日昃,體勞怠倦。一張一弛,文武之訓。 《說文》力部作,人部作〈亻〉,音義同。宜合倦爲券字,重文不必分爲二。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枕】1.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头。落(lào )~。~席。 2.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戈待旦。~藉(纵横相枕而卧)。 3. 垫着:~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荏切,斟上聲。《說文》臥薦首者。《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項也。《詩·唐風》角枕粲兮。《禮·內則》斂枕簟。又《唐韻》之賃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義同。又車後橫木也。《小爾雅》軫謂之枕。又魚腦中骨曰枕。《爾雅·釋蟲》魚枕謂之丁。又姓。《姓苑》出下邳。又《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音沈。繫牛杙也。又木名。《釋名》烏梓一名枕,一名豫。又《本草綱目》枕木卽釣樟。又叶知險切,音展。《詩·陳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zdi&#
【薰风】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明李东阳《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陈毅《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寧沪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2.相传舜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宋苏轼《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