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kuāng lú qí xiù
【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匡俗”。
【奇秀】奇特秀美。唐陆龟蒙《丁隐君歌》:“连江大抵多奇岫,独话君家最奇秀。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清唐孙华《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一:“镜湖、秦望多奇秀,留待文章太守来。”
这句诗以简洁的章法,描述了山脉的雄伟壮美。用“奇秀”两字,方寸之间概括山脉之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对这座山的喜爱之情。鲁迅先生的语言力求质朴,这句诗也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令我惋惜的是,这样一个美妙的诗句,却缺乏于直接的描写。「匡庐奇秀」,诗中意象确切,但给人的感觉仿佛梦幻之境,遥不可及。即使我们妄图走进,仍旧无法把握细节。诗句之美酣畅淋漓,但却缺少观者之参与感。或者,这也可被解作是诗人追求远离世俗的心声。
《匡庐奇秀》这句诗,运用四言韵律,字字入韵,展现了奇秀之美。前两句秀媚、后两句静美,用词精确而细腻,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匡庐奇秀」,简而言之就是美丽的山川。然而,「匡庐奇秀」整体却带给了我们更多可能性。可能性源于我们对贵州的想象与期待。法国名诗人马骏曾说:“一副美景,刷新了人类心灵。”诗人能够用四个字点出美丽,用心灵用诗扣人心弦,其造化之能,已超出寻常。
鲁迅先生痛恨虚华之辈,此诗则是直抒胸臆,毫不做作。用词简练,在简约中彰显出奇秀之美,展现了鲁迅先生敢爱敢恨的个性。
整首诗以包罗万象之风姿曲线,勾勒了出美轮美奂的贵州风情,匠心独具,令人为之驻足。这匡庐,既可解作辅助其他建筑或者地点的含义;亦可解作匡复,朝廷重禄;再者,这匡庐也可理解为空旷,开放之地。与奇秀相契合,更令观者着迷。黔中之地,山川秀绝,宛若画卷,令人心生赞叹之情。诗者妙用「匡庐奇秀」二字,尽显其敏锐之目光。
《匡庐奇秀》这句诗,韵味独特却不失内涵。透过字句间的律动,赋予了诗句灵魂。宛如大自然间的一阵风,轻拂人心,引人遐思。
这句诗意境深邃,表达了作者对奇秀事物的推崇之情。匡庐一词贴切地描绘了山峰之美,通过奇秀二字的运用,诗意更加凝练而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