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lán tíng yǐ yǐ
【兰亭】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2.指《兰亭帖》。唐李约《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宋陆游《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明陶宗仪《<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南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郁达夫《寄映霞》诗之二:“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3.见“兰亭春”。
【已矣】ǐyǐ(1)[finish;beover](2)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3)“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老夫已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而今已矣。——清·袁枚《祭妹文》
【已矣】;逝去。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宋王安石《伤杜醇》诗:“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明刘基《江神子》词:“千古钟期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汉贾
兰亭已矣,这节奏感简直可以跳起钢管舞了!就想翻了它一个跟头,让它见识一下我的实力!不过,说实话,矮的我还真站不上去啊,或者我可以叫几个兄弟来帮忙撑一下吗?
其中“只恐夕阳不再好,怅望千里烟波暮”此句堪称佳作中之佳作。夕阳西下,数千里长江之上烟波起,映照出离别之情无处不在。诗句间婉约流转,遣词造句工整精巧。读来令人心生怅然之思,情感深沉无比。
作品意境深远,通过描述饮酒离别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留恋之情,更道出了人生离别的无奈。虽然景色如画,人物辞别,却只能回味,难以再归。充满凄凉之情的离别,让人百感交集。
兰亭已矣,这是一首南朝文学巨匠王羲之所书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作者在兰亭相会饮酒的场景为背景,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人世间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此诗境界高远,言辞凄凉,意境深邃,让人沉思遐想。
不得不说,这兰亭已矣的口号有点味道啊。一看到它,就想起一只悲伤的小狗站在那里,可怜兮兮地看着你,可惜它已经放下一切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我的心都碎了几次了!
王羲之善用笔墨,字迹清秀流畅,如行云流水之势。诗中的“兰亭”二字用笔优美而流畅,展现了作者对悠远之境的境界表达。弯曲的钩勾使兰亭中的山川水泽跃然纸上,恍若亲临其境。
总之,《兰亭已矣》是一首情感深沉之作,既展示了王羲之的墨色技巧,又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离别辞行的哀叹之情。这绝非普通文人可及之境界,余音绕梁,心潮澎湃。
这首诗是晚唐文学家王羲之写给自己的妹子的。可能是怕被别人抄袭吧,但是这王羲之你写了这么一首亮眼的诗,你妹子应该没机会看到吧。所以,兰亭已矣,你写给谁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