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点绛唇

泪珠频堕——点绛唇

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lèi zhū pín|bīn duò|huī

泪珠频堕释义

【泪珠】èizhū[teardrops]泪滴如珠泪珠流尽玉颜衰。——黄滔《闺怨诗》

【泪珠】海中鲛人泪滴而成的宝珠。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於鮫人之舍,得泪珠,则鮫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2.泪滴,眼泪。唐黄滔《马嵬》诗之一:“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红楼梦》第三五回:“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巴金《沉落》:“我看见从他的眼角淌下了泪珠。”

【频】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 ◎ 古同“濒”,水边地。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

【堕】◎ 掉下来,坠落:~落。~地。~马。~胎。~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 | ◎ 古同“隳”,毁坏。

【堕】《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同。毀也。《說文》作隓。敗城旣曰隓。亦作隓。《春秋》墮郈,墮郕,墮費。《賈誼·過秦論》墮名城。《史記·高祖紀》士卒墮指。又釋氏團墮,言食墮在缽中也。梵言儐茶波。一曰濵茶夜。華言團,團者食團,謂行乞食也。又與惰通。《禮·月令》季秋行春令,民氣解墮。《韓非子·五蠹篇》侈而墮者貧。《史記·司馬相如傳》不敢怠墮。《註》墮,同惰。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孈。義同。又《廣韻》他果切,音垛。倭墮,髻也。又叶丑呂切,音楮。《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

泪珠频堕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