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ǒu|yòu xiāng fù yù xiān máo lǐ huì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香】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2. 舒服:睡得~。 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8. 姓。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
【馥郁】◎馥郁fùyù[stronglyfragrant;heavyperfume]形容香气很浓芬芳馥郁。——《艮岳记》
【馥郁】1.形容香气浓厚。后蜀顾夐《渔歌子》词:“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近年方以榠樝花悬酒中,不惟馥郁可爱,又能使酒味辛冽。”殷夫《春天的祷词》诗:“让我周遭飞跃些活泼玲珑的小鸟,竞放些馥郁的万紫花儿吧!”2.指浓烈的香气。元陈樵《雨香亭》诗:“氛氲入几席,馥郁侵衣裳。”
【仙茅】茅”。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唐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僊茅一名婆罗门参,出南雄州大庾岭上。以路北云封寺后者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处者,即心有黑晕,以此为别。”宋无名氏《蝶恋花·寿江察判孺人》词:“九叶仙茅呈瑞巧,青青辉映萱庭草。”宋石麟《水调歌头·寿致政叔》词:“九叶仙茅方茂,瑞气靄中山。”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仙茅》。
【理会】◎理会lǐhuì(1)[understand;comprehend]∶明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2)[takenoticeof]∶注意(多用于否定)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3)[payattentionto]∶关心;在意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4)[argue;debate;discuss]∶评理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水浒传》明日与他理会(5)[dealorcopewith]∶料理;处置你去理会一下(6)[method;way]∶办法慌做一堆,正没理会(7
【理会】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王夷甫亦叹云:‘公闇与道合。’”南朝梁何逊《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2.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明高攀龙《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叶圣陶《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3.评理;理论。宋洪迈《夷坚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