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iù 2 níng sì|shì xíng lèi hén
【袖】1.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子。套~。~标。 2. 藏在袖子里:~藏。~手旁观。~刃(袖藏利刃)。
【袖】〔古文〕褏《唐韻》似祐切《集韻》似救切,音岫。袂也。《釋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後漢·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又《綱目集覽》半袖,短袂衣也。《釋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晉書·五行志》魏明帝披縹綾半袖。 《廣韻》亦作褏、褎。
【罗】1. 捕鸟的网:~网。 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6. 用罗筛东西:~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
【罗】《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
【凝】1.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 2. 聚集,集中:~聚。~重(zhòng )。~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 典
【凝】《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又《增韻》成也,定也。《書·臯陶謨》庶績其凝。《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又《唐韻》牛切《集韻》《韻會》牛孕切,觺去聲。止水也。又叶鄂力切。觺入聲。《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又《韻會》或作疑。《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
【似】1. 相类,像:相(xiāng )~。类~。~是而非。 2. 好像,表示不确定:~乎。~应如此。 3.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一个。 | ◎ 〔~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饧】1. 糖稀。 2.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了。 3. 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 方言集汇
【饧】《集韻》《韻會》《正韻》徒郞切,音唐。《說文》飴和饊也。《揚子·方言》餳謂之餹。《釋文》餳,洋也。煮米消爛,洋洋然也。《急就章》棃柰桃待露霜,棗杏瓜棣饊飴餳。《詩話》劉禹錫曰:詩用僻字,宜有來歷。宋考功云:沈佺期嶺表寒食詩:馬上逢寒食,春來不見餳。常疑之。因讀毛詩,簫管備舉,鄭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六經惟此中有餳字。吾緣明日重九,押一餻字讀,尋思六經無餻,故不敢爲之。◎按重編廣韻云:,徐盈切,當从昜,正韻从易誤。餳,徒郞切,當从易,今混爲一字,非。字彙旣有字,从徐盈反,復于餳字作徐盈、徒郞二切
【泪】◎ 眼里流出的水:眼~。~痕。~水。~眼。~珠。~盈盈。声~俱下。 典
【泪】《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又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痕】◎ 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印。~迹。~瘕(疤痕。喻曾犯有罪案的人)。伤~。泪~。裂~。
【痕】《唐韻》戸恩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恩切,音鞎。《說文》胝瘢也。《玉篇》瘢痕也。《趙壹·疾世刺邪賦》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如啼痕,苔痕,水痕,墨痕之類。又《集韻》五斤切,音垠。《博雅》腫也。又古恨切,音艮。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