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xiāo rán mǎn mù
【萧然】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唐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2.空寂;萧条。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便桥,帝仓黄出居陕,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袁鹰《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3.稀
【满目】ǎnmù[eyeful]充满视野琳琅满目
【满目】。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宋秦观《如梦令》词之五:“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而年逼耳顺,体素羸弱,以为弟姪已满目,可以无歉矣,遂自安慰焉。”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我这万里羁客。”
如今人烟稀少,都市的领域中,高楼大厦林立,往往让人忽略了自然的美景。而满目萧然这一景象,唤醒了人们珍视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诗中所显现的荒凉景象,也可引发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思考与思想碰撞。
不胜惋惜之余,满目萧然可谓触人心弦。世事无常,犹如一场梦境。所谓旦夕之间,人事草木皆有尽头。诗人果然深知,更令人思之若有所失。
古人有云:“世事如梦,如露亦如电。”观之此句,作者实在是真知与万事之无常。满目萧然四字,既有物理之凄凉景观,又有悲凉之人生境况。点出人生百态之无常,让人触动深远。
古人称之为“意境”。满目萧然此景,余音袅袅。观者之心,仿佛也被冷风所掠去。如人生之一瞬,欢乐终会散逝,唯有满目萧然一可触动尘心。
用词与意境紧密结合,诗人通过精准的描写,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自然的本真面目,灵性也得以唤醒。一切都显得沉默而死寂,用不着其他的夸脱而更加使读者思考自己的存在。
作者以“满目”形容,意在强调凋散的景象,一片凄凉呈现在眼前。这让人联想到了人间的苦难与无奈,探究人类存在的种种困境。诗人透过景物的描绘映射出现实世界中被忽视的众多问题。
满目萧然也可理解为个人心灵的空虚与寂寥。如同草原草木凋敝,人们的心境或在世俗中迷失,或在物欲中空虚。诗中形容了自然的荒凉,间接道出内心的孤独。看似简单的诗句,却营造出如此深刻的心理世界,令人回味思量。
你看,满目沙漠一片,简直就像农民种田的节奏,一眼望去,满地的枯草破烂,好像被诸葛亮的火烧连营摧毁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