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封燕然山铭

纳于大麓——封燕然山铭

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nà yú dà lù

纳于大麓释义

【纳】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  2. 接受:采~。笑~。~谏。  3. 享受:~福。~凉。  4. 缴付:~税。  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6. 姓。

【纳】《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又與軜同。《荀

【于】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大麓】领,谓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传:“麓,録也。纳舜使大録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刘昭注引汉桓谭《新论》曰:“昔尧试於大麓者,领録天子事,如今尚书矣。”一说为广大的山林。《淮南子·泰族训》:“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高诱注:“林属於山曰麓。尧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不迷也。”典

纳于大麓用户点评
tx
漫步青丝

“纳于大麓”这句诗以古朴、含蓄的风格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三字一句方式呈现的韵律给人以平和宁静之感,仿佛化身为大麓的一部分,谦卑而平实。

2024-09-16 15:31:56
tx
入境问禅

纵观鲁迅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通过简练的文字、朴实的情感,展示了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不满。这句诗也同样体现了鲁迅的这种风格。他以幽默而犀利的笔触剖析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将读者从舒适的环境中唤醒,反思人类应该如何平衡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关系。

2024-09-16 14:45:27
tx
枯叶风起

同时,用词简洁而精准。以“纳”字作为动词,表达了将自己融入自然的意愿,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无限敬畏。大麓则用作宾语,将人与山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畏惧与尊敬。

2024-09-16 14:45:15
tx
夜凡尘

此诗的意境高远而深沉。它使得人们感受到大山的雄伟与浩瀚,以及人类在这自然面前的微小与脆弱。透过这句诗,作者试图表达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尊重自然的重要。

2024-09-16 14:40:47
tx
crimsonRiver47

综上所述,这句诗通过纯净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塑造出对自然的敬仰与尊重,并呼唤人们要与大麓相依相融,共同守护自然的美好,这正是鲁迅作品中常见的思考与社会关怀的特点。

2024-09-16 14:36:41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