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九麌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niǎo niǎo hóng yī rú 3
【袅袅】◎袅袅niǎoniǎo(1)[curlingupwards]∶形容烟气缭绕升腾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青烟袅袅(2)[wavinginthewind]∶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垂杨袅袅(3)[lingering]∶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余音袅袅(4)[(offemalefigure)delicateandgraceful]∶体态柔美的样子袅袅素女
【袅袅】亦作“嬝嬝”。1.轻盈纤美貌。晋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女。”南朝梁武帝《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2.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金陵去。”宋辛弃疾《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3.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
【红衣】1.红色衣裳。唐李远《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游人縹緲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2.喻指红色羽毛。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宋祖可《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3.荷花瓣的别称。唐许浑《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诗:“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唐赵嘏《长安晚秋》诗:“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宋姜夔《惜红衣·荷花》词:“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舞】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 2. 耍弄:~弊。~文弄墨。
【舞】〔古文〕《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又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又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又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又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