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五十候
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yǎ 4 qiāng yáng
【雅】1. 正规的,标准的:~言。~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2.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高~。典~。~观。~教(jiào )。~兴(xìng )。~座。~俗。 3. 平素,素来:~爱。~善鼓琴。 4. 极,甚:~以为美。~不欲为。 5. 交往:无一日之~。 6. 酒器名:~量(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 7.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风~颂。~声(泛指诗歌)。 8. 古同“鸦”,乌鸦。
【奏】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 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 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典
【奏】〔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又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又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又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
【锵洋】亦作“鏘羊”。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刘良注:“鏘洋,德音也。”王闿运《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2.金玉碰击发声。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宋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唐薛元超《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5.广大、盛多貌。唐黄滔《御试良弓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