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qīng 1 píng dàn
【清】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3. 单纯不杂:~唱。~茶。 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7.
【江】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3. 姓。 典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平淡】acute;ngdàn(1)[flat;prosaic]∶人的品性浑厚淡泊性贵平淡(2)[ordinary;insipid]∶平常;没有曲折平淡无奇(3)[bald]∶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加雕琢主题愈是富于诗意,表现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简略
【平淡】。1.谓人的品性浑厚淡泊。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晋书·郗鉴传》:“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宋王巩《王氏谈录·性贵平淡》:“公言人性贵平淡,若加以识器,即所谓宰辅器也。”明张居正《杂著》:“故人之才性,以平淡为上。”明李东阳《书米南宫真迹后》:“米称颜柳挑踢,用意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平澹天真,於五言为宜。”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大抵本领高强,作品寓意深厚,耐人寻味的画家,才敢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