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三燭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qīng yì bù kě 3
【清议】◎清议qīngyì[justcomment]公正的议论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南史·宋武帝纪》
【清议】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艺文类聚》卷二二引三国魏曹羲《至公论》:“厉清议以督俗,明是非以宣教者,吾未见其功也。”《晋书·傅玄传》:“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於朝野,使天下无復清议。”清顾炎武《日知录·清议》:“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於清议亡,而干戈至矣。”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东汉后期,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官僚和知识分子中间,也对当权的统治者不断地发出抗议,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叫做‘清议’。”
【不可】grave;kě(1) [should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不可】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前蜀韦庄《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晋侯使荀櫟唁公於乾侯。唁公不得入於鲁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范宁注:“言己已告鲁求纳君,唯意如不肯。”《史记·刺客列传》
【辱】1. 羞耻:羞~。耻~。 2.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 3.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 4.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
【辱】〔古文〕《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音蓐。《廣韻》恥也。《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又汙也。《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又屈也。《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註》屈辱尊命之臨也。又僇也。《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又姓,見《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