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五肴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shāo|sào hán guà quē yuè
【梢】1.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树~。末~。~头。~林。 2. 末尾:眉~。收~。 3. 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 4. 古同“艄”,船舵尾。 | 1. 像圆锥体的形状。 2. 柱形物体的横剖面向一端面逐渐缩小的形式。
【梢】《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音弰。《說文》木也。《爾雅·釋木》梢,梢櫂。《郭註》木無枝柯,梢櫂長而殺者。又竿也。樂者所執。《漢·郊祀歌·天門章》飾玉梢以舞歌。又小柴也。《淮南子·兵略訓》曳梢肆柴。又《字彙》船柁尾曰梢。今人謂篙師爲梢子。或作。又擊而去之曰梢。《揚雄·甘泉賦》梢夔魖而抶獝狂。又《博雅》梢梢,小也。又農器。《陸龜蒙·耒耜經》前如桯而樛者曰轅,後加柄而喬者曰梢。又梢雲,山名。《左思·吳都賦》梢雲無以踰,嶰谷弗能連。又與旓同。旌旗之旒也。《揚雄·河東賦》揚左纛,被雲梢。又《韻會》思邀切,
【寒】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2. 害怕:~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挂】1. 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图。~牌。~锄。~镰。~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绿。~一漏万。 2. 牵记,牵连,牵累:牵~。记~。~念。~连。~累(连累)。 3. 登记:~号。~失。 4. 打电话,或放回耳机中止通话,亦指交换机接通电话:给小张~个电话。 5. 钩住:衣服被钉子~住了。 6. 物体表面蒙上或糊着:脸上像~了一层霜。 7. 量词,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珠子。
【挂】《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又《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又剛挂,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註》一作罫。又《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又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別也。又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
【缺月】不圆之月。唐杜甫《宿凿石浦》诗:“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王洙注:“缺,残也。”宋苏轼《卜算子》词:“缺月挂疎桐,漏断人初静。”明王世贞《答明卿闻元美擢御史中丞喜而有寄》之一:“浮云多晻曀,缺月向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