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七志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wèn 4|3 shì gǔ jīn xīng fèi
【问】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典
【问】〔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
【若】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
【若】〔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
【事】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3. 职业: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7. 服侍:~父母。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古今】◎古今gǔjīn[ancientandmodern]古代和现代古今差异
【古今】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唐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宋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於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朱自清《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
【兴废】,兴亡。《汉书·匡衡传》:“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唐温庭筠《开圣寺》诗:“犹有南朝旧碑在,敢将兴废问渔翁。”陈毅《游晋祠》诗:“帝王兴废长已矣,人民世纪金不换。”2.指兴复废毁的事物。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舄卤可腴,恐时无史白,兴废之术,矢陈厥谋。”
不过有时候也有那种东西,就是历久弥新,不管时间长短,还是吹爆的,这就是不变的经典啊!这个诗句也是很有智慧的,毕竟想知道事物的兴废,就要看看历史和现实中的差异啊。
别人还在讲瑰丽的仕途,我们直接点出了时代转变和审美观念的差异,这种真实感极高好吧!这句诗的含义广泛深刻,还是很耐人寻味的,肯定会让人有种燃烧的激情啊!
古人问古今兴废事,乃是寻求兴盛的妙策,这是一种方正而睿智的思考方式。兴盛之路,非一蹴而就,唯有留心史书,探索经验,方能领略興废的规律。今人虽同前人并生活于复杂世界,然亦当铭记古人的教诲,继承先哲之智慧。
意境上,这句诗透露出对于历史沧桑和转变的探索和思考,直指历史的兴衰跌宕,给人一种历史巨变的氛围。
历史无疑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而这句诗则是历史的高度概括。通过与过去的对话,我们可以汲取智慧,明辨是非,把握机遇。同时,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兴废之轮回,惟有积极适应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若问古今兴废事,需多方考察皆不虚。实事求是,扎根于历史,探寻其中的规律与奥妙。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唯有传承和发扬历史经验,方可使国家和民族更加兴盛。
它表达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历史规律的思索和追问之心。它让人们思维飞扬,想象奔放,激发起猜测追究历史兴废之谜的求知欲望。这种对古今兴废事的探究精神在学者和智者之中颇受推崇。唯有把握历史方向,掌握时势大势,方得以引领时代潮流。
这句诗也是探讨了文化传承和时代变迁的问题,老铁们看见这句诗分分钟懂得走上前无止境的话题。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快,这句诗点出了这个时代的矛盾。